近日,有外國機構測算後稱,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總量今年就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不過,一些外媒註意到,世界銀行有關報告稱,中國國家統計局一直對這種計算方法持保留態度,不贊成將此種計算結果作為官方數據。外媒據此得出了中國正在極力避免被當做“老大”的結論,持這樣觀點的媒體還不只一家。中國是否應該承認世界第一,就成了輿論關註的焦點。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一個萬眾矚目的稱號,在人們印象中,它不僅意味著國家擁有強大的實力,也代表著人民生活的富足,就像二戰結束後的美國那樣。然而,不論是否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如今中國的國情顯然與發達國家有明顯差距,不僅人均生活水平還遠遠落後於它們,只排在世界86位,就連近期屢屢被外國提及的突飛猛進的軍事實力,無論是在裝備水平上還是在戰術戰法上也都與美俄等軍事強國存有差距。這樣看來,中國的“世界第一”只是表現在國民生產總值上而已,實際意義很有限。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一直是國際社會關註的焦點。就像如何統計經濟數字一樣,關於中國經濟健康度的評價也出現兩種趨勢:一是追捧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繁榮論,二是認為中國經濟是虛假繁榮的崩潰論。
  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大多推崇中國經濟不同,不少外媒經常出現渲染中國崩潰論的報道。不久前,英國廣播公司推出了紀錄片《中國是如何愚弄世界的》,再次唱衰中國經濟。而此次關註中國不想當世界第一的外媒則比較客觀,註意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等問題。這是一種好的傾向:拋開對“世界第一”的盲目推崇,基於對中國複雜性的客觀瞭解做出分析,不僅有助於中國擺脫“GDP主義”,更有助於國際社會對中國實力和責任的正確理解。
  在有關中國的討論中,中國是否該對國際社會承擔更大的責任也是內容之一。中國不想“被第一”的原因也包括不想承擔超出自身能力的責任,畢竟國內的事務需要中國付出很多精力。但中國更不希望的是,這種是否成為第一的標準被外媒決定:當需要提振本國士氣時,它們就唱衰中國;當希望中國多出力時,就捧殺中國。實際上,如果國際輿論真的如其標榜的始終秉持客觀標準,並且對指標之外的具體國情也十分關註的話,中國是不會在能否成為第一的問題上如此糾結的。(曹岳 文章來源於《世界新聞報》)  (原標題:“世界第一”誰說了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j43ljjr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